佛教能行法师讲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具善恶”的区别
作者:本站 来源: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:2011-01-25 11:18:33
智者大师在《法华玄义》第五卷中表明心性具有善恶,而且在恶的心性里含有善的心性。在《观音玄义》第五卷中表明心性具有善恶,而且在恶的心性里含有善的心性。还在《观音玄义》中对性具善恶更进一步作了系统的论述,认为阐提与佛在性具善恶上没有区别,阐提断尽了后天修行而生的善,但存在先天本具的善。佛因修道而断尽了恶,但仍存先天本具的恶。为何本具的善恶不能断呢?冈为先天本具的性,不能因此善恶法而有所改变。具有经三世也不能断尽改变的性质,属于修善和修恶的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。由“性的正因佛性所起,即“性起”修善暂且不论,仅依九界的修恶来说,有缘因佛性,了因佛性二因的修恶,乃由正因的性起。”因此在圆成佛界的解脱当中,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,因为正因性恶,巾之而起的,缘、了二闵修恶,全修即性,所以不须断除。 阐提与佛性两者的区别,在于修习上,佛曾叹曰:“—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。”一阐提虽然没有了修善,但性善仍在,所以遇到佛菩萨教化的善缘,仍可行善消恶。佛陀虽然没有了修恶,但性恶仍在,只是对恶法有所透彻的了解。所以能于恶自在,不会被恶法所染,也正因为于恶自在,所以即使生活在世俗恶的环境里,甚至现身子地狱之中,也能用种种的方式与因缘去教化众生,正所谓“广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不为恶法所染。”进—步说佛在特定的条件场合中,为了化度众生,仍可方便作恶,这是因为恶的本身通达真如法性之实相,所谓“烦恼即菩提”、“诸妄即真”,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,正是大乘佛教所讲的“方便”与“善巧”。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,作恶修恶,必有因果报应,应以恶报为戒。全修即性,性亦具善,精进修善,止恶扬善,才能圆满菩提。由性发修,由修照性,性修不二,统称“佛性”。三因佛性皆具性德善和性得恶,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不改不坏中正觉性,也是众生能成佛的主要依据,由于它超越了世间的实相,简称之为“性”,缘因佛性是功德,庄严正因,使正因佛性生起胜缘,了因佛性是智慧,开显正因的助缘。从另一方面讲,正因佛性开发了因。了因指导缘因,缘因庄严正因,使正因佛性 生起胜缘,它们又是空、假、中三谛、三千即空了因佛性,三千即假缘因佛性,三千即中正因佛性,佛性是处于因位的称谓,成报果时即为法身、解脱、般若三德。 智者大师的—念三千与性具善恶,则是天台佛学的精要,是至高极论,成为天台宗上求下化的理论依据,充实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学的内容。透过一念三千的理论,我们还可以悟到“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”的意旨。也正当下的一念心中“即心即佛、是心是佛”这刹那之心,虽是起于有情的意根与法尘相对,但其具足三千世界,并能进—步达到以小摄大、以大入小、互无滞碍的不思议境,当下一念即可展现三千世界的形形色色,只因众生根钝障重,不能感触领悟而已,智者大师以大慈悲愿力故,将这—念三千说引导有情归入正道,脱离生死,证入涅槃,永远化导众生,利益有情。
Tags:作者:本站
|
常州天宁禅寺景区天气 农 历 佛教节日 正月初一 弥勒佛圣诞正月初五 财神生日 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 观音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 普贤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圣诞 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 七月三十 地藏王圣诞 九月十九 观音菩萨出家 九月三十 药师佛圣诞 |
常州天宁禅寺 客堂:0519-88115647 团体订票:0519-88172552 游客服务中心:0519-88178011